• 1
  • 2
  • 3

校园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校庆专稿:难忘的记忆

难忘的记忆

五八届高中毕业生李金怀

 

一九五二年秋考入如东县中学初中(当时称如东县掘港初级中学),后于五五年考入高中,五八年高中毕业,在县中学习生活了六年。离开母校至今正好半个世纪,回忆学生时代所经历的一切,一些往事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一、两人同铺

一九五二年秋季入学后,山于校舍紧缺,部分班级寄宿生安排了上下铺两人同睡。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孩子在家兄弟二人同睡一铺的也是常有的事,因此也就比较适应这样的住宿条件。新学期是九月份开学,虽然是秋天了,但天气仍然很炎热,有时夜间闷热得难以入睡,我当时和季敦银同学同铺,两个人个儿不算太大,不足一米二宽的铺勉强凑合着。有些同学为了夜间能睡好点,想出了办法轮流睡觉,各睡半夜,或者睡两个小时,再行交换,不睡的同学在室外纳凉,这样安排倒也能解决一些问题,尽管同学们睡眠时间有些不足,但是大家的精力仍然十分充沛,没有影响学习。这样由两人同铺时间不到半学期就结束了,在政府支持和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领导努力下修建了新的校舍,安排了一人一铺,这样我们就更加“安居乐业”了。

二、拾砖筑路

一九五五年秋季开学了,我们高一年级两个班同学和任课老师及后勤工作人员全部搬到掘港镇北土山上(现如东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进行教学生活。这里的教室、宿舍及后勤用房条件不错,但是由镇上通往土山去的是一条高低不平弯弯曲曲、比较峡窄的泥路,一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行走十分困难。开学后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组织我们两个班同学、老师开展义务劳动,利用下午第二课后时间拾碎砖。每天一到劳动时间大家三五人一组带着备箕、水桶、面盆到处寻找碎砖。为了能多寻找一点,同学们把土山的小河一段一段筑坝排水、取砖,当时已是深秋,河水凉了,同学们顾不得寒意,一个个撩起裤管站在泥潭里,找着找着,除了拾到很多碎砖以外,同时还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大大小小的鲫鱼、一两重左右的螃蟹,捉了整整几面盆,班干部把鱼蟹送到食堂去,请工友同志加加工,大家美餐一顿,真是其乐无穷。就这样经过大家的努力,不到一周时间便拾足了碎砖,铺好了一条三四十米长又平坦又宽敞的砖石道路,为勤俭建校出了力,大家都感到十分高兴。

三、军民联欢

记得在高二第一学期,我们两个班的班委、团支部(当时我任甲班团支部书记)讨论决定与解放军同志举行一次军民联欢。当时如东县海防驻军在兵房镇。我们决定步行拉练去,掘港到兵房有三十华里之多。一个周六下午两点钟出发,我们边走边唱着歌,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尽管不少同学尤其是女同学没有一次步行过这么长的路程,但是大家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个个精神饱满,笑逐颜开。到了兵房后,我们分别住宿在兵房初中和部队营房。晚上驻军部队招待我们观看了一场电影。第二天上午我们分成座谈交流、歌咏、舞蹈、篮球等几个小组分别与解放军同志举行了联欢活动,时间虽然不长,大家感到非常愉快,收获很大。下午我们再步行回校,在回来途中不少同学深有感触地交流着,解放军同志为了守卫好祖国的海防,不辞辛苦,日夜坚守岗位,把青春年华献给了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的幸福事业,都表示要认真学习他们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好好努力学习知识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00八年四月于通州。

 

 

校友简介:李金怀,一九五二到一九五八年在如东县中学初中、高中学习,一九五八年七月在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学习。一九六二年八月到一九六九年八月在南通县石港中学老师、团总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一九六九年九月到一九七六年八月在南通县石港区任教育组长,一九七六年九月到一九九 0 年九月在南通县中学(现通州中学)任革委会副主任、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一九九 O 年十月到一为九八年十月任通州市电视大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氏、党总支书记。

[打印文章]
智慧·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