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国旗下讲话:艰难困苦是成就人生的宝贵财富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樊志瑾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艰难困苦是成就人生的宝贵财富。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总是喜欢谈论快乐和幸福,但不少同学总是感受不到快乐和幸福。不是吗?尽管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却认为理所当然;尽管衣食无忧,生活富足,我们却认为比不上美国和苏南;尽管在全省最好的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读书,条件优越,我们却认为学习紧张,心里太烦。于是许多同学总是喜欢喊:这样的日子很难熬,这样的生活很无聊。为什么视幸福为平淡?究其原因是我们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缺乏艰苦的人生磨练,都缺乏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的名字就叫艰难困苦。谁愿意与艰难困苦结伴同行?谁愿意将艰难困苦视为人生宝藏?我以为,如果我们能够真正领悟艰难困苦的内涵并把它作为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么我们就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就会感到天天快乐,日日幸福!就会倍加珍惜,奋发图强!我的这种认识是在去甘肃会宁县讲学以后产生的。
5月中旬,我和另外三位老师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去会宁县讲学。尽管临走之前,我们对会宁县贫困的状况已有所了解,但是当我们真正踏上了会宁的土地,深入到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接触到师生,我们的灵魂受到洗礼,我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在这片黄沙滚滚的黄土高坡,一碗油换不到一碗水的贫瘠的黄土地上,为什么能走出那么多的博士和硕士?为什么会宁能成为甘肃省高考升学率最高的优质教育之乡?上苍给会宁人的不是绿草茵茵碧波荡漾;不是万里平原牛羊满圈粮满仓,而是风沙黄土寸草不生,四年不下一滴雨的干旱。然而,血脉中流淌着红军精神的会宁人视艰难困苦为成就人生的宝贵财富,用“三苦两乐”精神创造了教育的奇迹!黄土地上屹立着的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中华栋梁!
会宁学子艰苦的生活条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不亲眼所见难以置信。会宁县教育局李局长给我们介绍,很多学生因家境贫困,吃不起食堂而自己做饭。于是,在会宁五中我亲眼目睹学生的自炊过程。新建的会宁五中除了三幢楼房,还有40多间小平房,那便是学生自炊的伙房。在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有七八个煤油炉,上面放着钢精锅。中午12点放学了,学生们便来到了小伙房,他们拿出自己从家里背来的洋山芋,切成细条,拿出从自家背来的荞麦面擀成面条,洋山芋下面条,放点盐,滴点油,这就是午餐。如果偶尔能买点青菜下面条,那就叫改善伙食。每个月花10多元钱买煤油、盐、食油。不少学生也是省了又省。!我看到一学生削一只发青的洋山芋。我说,这不能吃,有毒。他说:习惯了,没事!顿顿如此,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将艰苦的生活视为习惯,不是甘于贫困不思进取和变革,而是将此作为一种人生的磨练。饿其体肤,劳其筋骨,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会宁学生的学习条件相当艰苦。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的教室不比我们大,条件却比我们差得多,每个教室都有八九十个学生挤在一起,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尽管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使他们将艰难困苦视为人生财富,并将这笔财富的价值发挥到极致!靠着这笔财富,他们收获着成功!
同学们,我们中有谁上学 是自己背着口粮自己做饭,有谁顿顿吃的是土豆下面条,每月仅用10多块钱买点盐和油?有谁自己靠着脚板走二三十里路上学?有谁两个同学合睡一张85公分的小床?有谁每天仅能用到一暖瓶的水?有谁一年只洗三次澡?没有!肯定没有!与会宁学生相比,我们应该感到幸福!生在鱼米之乡,长在长三角平原,享受优质教育,顺水顺风成长,我们应该尽一点责任献一份爱心,与会宁学子共同实现美好理想,一起走进全面小康;我们更应该领悟到艰难困苦是成就人生的宝贵财富,走出“追求享受、攀比名牌、爱慕虚荣”的怪圈。如东高中的学子理当“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气质高雅,能力高强,”感悟“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真谛,我们定能成为共和国大厦的栋梁!我坚信,我们是会做到的,一定能够做到的!
200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