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曹津源老师为校绿岸文学社《青春热线》(第7集)作序
“文学给了我们情调人生”
――《青春热线》(第7集)序
曹津源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的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吟唱着校园民谣,我们的嗓子由清脆变得粗哑,我们的眸子由清亮变得深邃,我们的身材由矮小变得高大,……时光的流转之间,什么都在生长,什么都在变化,然而我们的“绿岸”却一如既往,依旧风姿绰约,依旧玉树临风。
打开这本散发着浓墨香的《青春热线》,我看到了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而又永不复现的生命印记,看到了一个个健健康康而鲜亮活泼的青春面容。我的脑海里马上浮出了作家曹文轩给我们作讲座时的情景,2006年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我们曾迎来这位尊贵的客人,作为中学生人生道路的引领者,心理疾病的诊疗者,健康思想的设计者,他为我们绿岸文学社题词“亲近文学,因为文学给了我们情调人生”,他大声疾呼“没有情调的人生是一种质量低下的人生”……
我以为“情调”二字是我们这本校园文集的主题词,也是我校生态德育目标的诗意表达。
情调是高雅的生活情趣。生活就像未曝光的胶片,上面印满了美丽的令人遐想的未来。胶片印上怎样的生活方式,印上怎样的日常风物,便能折射万花筒般的生活,更能折射怎样的生活情趣。《和我一起去维也纳》,我们看到平凡的生活一点也不乏味,无聊的日子一点也不单调,总有一丝暗暗的惊叹:“这家伙怎么有这样的思考角度?亏她想得出来!”小作者聚焦于憧憬,着眼于童年往事,叙述有滋有味,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童真童趣,而圣洁、高雅的邻居恰恰就是童真。“风属烈性,雨属知性。风属艺术,雨便近乎哲学了。”(《倾听雨里的哲学》)雨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风物,但是这般概括,却远远超出了同龄人的思考,小作者对生活无比热爱,才有了这般细微的观察,语句才呈现智慧,闪现了高雅的风姿,闪耀着理性的力量,引人击节叹赏。至于一组《兴趣》,或着眼于品茗赏茶,在袅袅升起的细淡的雾里,领悟人生,寻找一片纯净的天空;或着眼于丹青国画,含英咀华,展现素养和追求,沉醉一方艺术的天地;或着眼于读书赏文,书中飘逸而出的精光灵气,涤荡和抚慰着浮躁焦灼的心灵……
还有留下一丝淡淡的浪漫情怀的《紫藤依旧》,还有永远说不尽的亲情、友情的《枇杷》《麦肯姆的礼物》《袜子》《温情在手》……
情调是高远的理想追求。理想,人生的太阳。没有理想的追求,人就是佛家所说的“肉身”,就是行尸走肉,就是皮具肉存。《在走向清华的路上》,那些无数个挑灯夜战孤寂的书桌,是理想在支撑着,陪伴着,将疲倦和懒惰席卷而走;那些无数次梦呓中的呼唤,就是朝晖夕阴里眺望远方的急切的眼神;还有那些无数次穿梭校园匆匆的脚步,“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只为了多一些时间,多一些机会,让自己可以有一天靠近那个理想,拥抱那个理想。《我相信,我可以飞得更高》,“我不满足:我渴望得到更多,做得更好,飞得更高。而且,我相信我可以。”读到这里,我想起了高尔基的一句话:“高远的目标会产生不竭的动力。”作者走进水木清华,付出的汗水难为外人道也;更为难得的是,尽管路上也有风景,他没有流连,没有驻足,“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会飞得足够高,甚至高过一切山峰,那时我便会满足吗?不,我仍然不会,我会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空。”
可贵的是,年少春衫薄时却能《勇敢地跳出》安逸与舒适,义无反顾离开原来的环境,暴风雨时始终坚信自己会把一颗光芒四射的珍珠《留给明天》,看着周围高傲美丽的白鹤也会勇敢地吼出《鸡立鹤群又何妨》?管H则充满激情地说:“如若为土,为什么不能是山岗?如若为水,为什么不能是海洋?如若为树,为什么不能是白杨?如若为风景,为什么不能黯淡所有的风光?”(《极致》)在如东中学这无比广阔的天地中,年青的一代总能放飞冲天凌云的理想。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总有那么多的优秀学子排着队般地跨进了名牌院校的门槛。
情调是高尚的审美品位。当我们以有教养的目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无论美丑贵贱都会闪现有意味的光泽;当我们以超脱的心理审视自己或者他人曾经走过的人生历程,无论坎坷坦途都会让我们倍加珍惜现在的时光;当我们以感恩的心态观照父母兄长老师同学,无论曾经有何恩怨纠葛,我们都会以欣赏的目光迎接每一天的朝阳。我们校园高三教学楼前有一大片栀子花,每年高考前夕总是繁花满枝,走进《栀子花开》,凝视那洁白的花朵,竟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情怀,“可怜的葛朗台,让我送你一朵栀子花。快乐幸福不是金子,而是栀子花纯纯的清香;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让我送你一朵栀子花。爱情不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栀子花的幽芳。”栀子让我们枯燥单调而平凡的学习生活变得生机盎然,同时它又好像贝娅特丽丝般能拯救苦难、牵引魂灵,从而走向天堂。有意思的是,人人怨恨的苦难,在《品味苦难》中却让人感受到了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力量与姿态,与苦难拥抱有时恰恰是道义和人格的胜利,乌云在阳光之下才会有那道美丽的金边。当万物都能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那么毫无疑问,人自己也能成为自己的一面明镜。《对镜之心》警醒世人,人们啊,不要做手电筒,只照他人,不照自己,清醒的自省精神,永远是向上的不竭动力。看人应审美,看己应“审丑”。《落日庄严》,庄严庄重,肃穆安详;《本色》,本色如水,真水无香;……
情调人生,就是有质量的人生,就是亲近崇高,远离鄙俗;就是走近纯净,远离肮脏;就是贴近美丽,远离丑陋;就是靠近圣洁,远离污浊……情调人生,是生态德育园圃中的一朵奇葩。
1994年10月,《青春热线》第1集问世,我在序言中展望:“年年春风绿江南。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已是莺飞草长、生气勃勃的‘绿岸’,明年,‘绿岸’上定会有更多的鲜花盛开,去装扮更加明媚的春天!”而今,13个花艳文美的“明年”过去了,令我十分欣慰的是,读《青春热线》(第七集),我们更步入了鸟语花香远离尘嚣的芳草地,徜徉在情调高雅意趣盎然的百花园,那儿有生命在微风中自由欢快地歌唱,那儿有“绿岸”在天地间自在健康地成长,那是我们皈依和守望的精神家园。我坚信,即使像我这样年过六旬的“老教育”也会为之返归童稚少年,欣赏着,陶醉着,在情调人生的精神舞台上共舞着,在生态德育的绿色天地里共享着。
是为序。
2007年4月8日于德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