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学生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方式与途径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刘丽 邮编:226400 自我表现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式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增强自我的一种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怎么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曾说过:“人人都要表现自已,而且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尤其是每一个人都想以一定的方式表现自己”。由此可见,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本能和欲望。就体育活动本身而言,它本就是人们解放自我,释放自我,表现自我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激励学生展示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使他们主动,活泼,健康的去学习和锻炼。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反映出来的表现能力给予正确的对待和引导,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通过确立自主意识,使学生习惯于表现自我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习惯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安排。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没有想到或还不习惯靠自己的表现来争取自我需求的满足。因此,教师首先应从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入手,让学生逐步参与到整个教学的过程,如让学生参与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小组活动等,来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其次学生让多参与多种形式的游戏、比赛等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充分的体现和表现自己,并营造自我表现的人际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充分的展示自我,自然而然的习惯于做自我表现的主体,并最终通过自我表现而找到一条自主学习之路。 二、通过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使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就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要形成正确的评价,首先,要利用学生好胜心强,自我意识强烈的心理,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所长,肯定自己的优点,确定勇气,增强自信心。其次,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确定不同的奋斗目标,在逐步实现目标的基础上,找到获得赞赏和肯定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横向比较(与自身条件相似的人进行比较)和纵向比较(自身的前后比较),来获取较全面的自我评价。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也使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而敢于表现自我。 三、通过掌握相应的自我表现方式,使学生善于表现自我 在体育教学中,某些体育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很好的表现自己的同时,却得不到同学们的赞誉和信服,这种现象说明,这部分学生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并没有掌握恰当的表现方式,往往只注重自己的表现而忽视其他同学的感受,缺乏自我的调节能力,表现时就差强人意,相形见绌,而这种表现除了偶尔出出风头之外,实际上并不会给表现者带来多少成功感。我们所倡导的表现,是在表现中给其他学生带来愉悦和启迪的同时,也从别人的反应态度中得到收获,自我表现和他人的表现能彼此分享,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因此掌握策略性的自我表现方式,会使学生更善于表现自我,更能把自我的潜质充分的发挥出来。 四、通过开拓活动领域,使学生全面的表现自我 体育活动中营造的活动领域非常多。首先我们要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在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中,挖掘学生的表现才能,如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自由发言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尽情的表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思辩能力,对动作技术的掌握能力等,从中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其次通过各种球类比赛,小型竞赛,趣味比赛以及运动会,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来表现自我,给学生创造特长潜能展示的机会。所有这些活动其宗旨并不在表现本身,而是通过表现使学生更全面的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而使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和延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