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 关注德育的“使用价值”(转自6月5日《德育报》)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构建生态型德育纪实

樊志瑾  苏俊华

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原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便没有价值,因而不可能成为人们需要的商品。借用这一原理,我们该如何认识德育的“使用价值”呢?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认为,德育的“使用价值”是对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满足,是对教师获以成就实现工作目标的需求的满足。该校让德育体现“使用价值”的做法是:让师生共同创建生态型德育。

回归生活  持久坚持:保护德育的原生态

200291日,如东高级中学整体搬迁至现在的新校区,现代化的校园建筑让人赞成赞叹,但却没有名字。

该校以创新工作室的名义,发动全校学生为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建筑物命名。同学们进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进行搜索,请教学识渊博的人士,通过读书、思辨,争论,取舍,提交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的各个建筑物命名近2000个。经过征文竞赛、演讲辩论、专家评选,最后各个建筑各得其名。德馨楼、砺志楼、厚学楼、笃行楼、海韵馆、恬园、树人大道……“无痕之教育”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

走在宽阔的树人大道,路边九个公用电话亭上都有一句意蕴隽永的格言,例如:一生牢记两个字――祖国;一生实践两个字――学习……这些并不哪位伟人的名言,而是该校学生自己撰写的“同窗励志格言”!

让德育回归学生生活,这是该校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的理念。但是仅有这还是不够的。一个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德育工作的价值还应体现在具有鲜明的校本特征,如东高级中学德育的校本特征很多,在多样性和独特性中保护着德育的原生态。请再看一例。

每天下午上课前10分钟,全校所有教室便回荡起优美的旋律:“同学们好,又到了每周一歌时间。这一周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歌……”全校同学一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即全体起立,放声歌唱……每当下课铃声响过,“课间音乐欣赏”准时开始,伴随着作曲家生平和乐曲主题的介绍,悠扬的乐曲充满了整个校园……整整12年了,“每周一歌天天唱”、“课间音乐欣赏”等小小的艺术板块构筑学生心中喜爱的青春歌坛,德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生命成长要素,学生们在高中三年可以欣赏到300多首歌曲或乐曲。这就是如东中学诠释的一种生态型德育。

及时对话  心灵互动:生态型德育真实鲜活

20054月,日本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成为如东高级中学学子关注的热点。校园网上跟贴不断,有的同学甚至准备组织大家集体签名抗议。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赞赏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但也敏锐地捕到了其中的一些不和谐苗头。冒亚平校长在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海韵馆作了一场关于日本“入常”的时事报告,与学生直接进行心灵的对话。校团委、学生会还及时组织“热血青年铸爱国长城,理性学子走强国之路”签名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一种热情,更是一种责任。该校还设立了春雨工作室,开通了“885”绿色电话通道,开设了学子心语信箱和电子信箱,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和倾诉。

心灵对话不仅局限在校园,从1993年开始,该校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与社会进行心灵对话,点燃学子心中的理想火花。十多年来,一批批学生带着研究课题,奔赴农村,走进车间,踏进机关,将社会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产生了远非课堂教学所能获得的效果。学生对如东水资源的调查报告成为已经完成的如东“引江供水工程”的决策依据之一;学生对校园绿色环保的建议已被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采纳……每年秋天,20多辆大客车满载着如东中学1000多名学高二学生,奔赴全县的十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开始他们盼望已久的“社会实践”之旋,成为如东大地上最美的风景……

200510月,14位在江苏工作的两院院士到如东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考察,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每年科技节,该校都邀请在现代科技前沿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校为全体师生作科技报告,与大师对话。

真实而鲜活的生态型德育在这里展示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凸显渗透  科研创新:强化生态型德育构建的两个主体

高一政治课改考试方式,组织学生走访交通局、工商局、国税局、行政审批中心、建设银行等单位、对政府部门的职能及一些热门话题进行探究,撰写调查报告并汇编成册,取名《拾贝集――经济学调查报告》。

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如果我们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德育就是一个重大损失。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学习的自然、社会、思维方式的知识是世界观和正确道德行为的基础。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因此该校要求各科教师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紧扣教材找准结合点,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的始终,使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如何才能独具慧眼发现渗透点呢?该校的做法是德育科研入手。上世纪80年代,该校在全市率先提出中学德育必须注重层次性、系列性、科学性的理念,制定的《如东县中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纲要》在南通市产生了较大影响;80年代中期,他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制定了《如东县中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并在省刊发表;80年代末期,该校创立的“三校三课”(少年团校、青年党校、家长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思想政治课、劳动技术课、社会实践课)立体教育模式经《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向全国推介。

“九五”期间,该校承担了两个德育科研课题:一个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素质发展的研究”,另一个是江苏省“九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德育活动性课程研究”。20018月,课题成果――专著《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导引》和收集全校学生撰写的格言编辑而成的德育校本课程《同窗格言》正式出版,并分别荣获南通市哲学科学实验优秀成果三等奖。“机构健全――课程渗透――环境熏陶――活动强化――实践养成――管理保证――科研深化”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人文性、开放性、实践性、活动化”的生态型德育的构建也是该校德育科研的重要成果。

“十五”期间,该校承担了团江苏省重点课题“高中青年党校办学体制及育人功能研究”和市级重点科研课题“中学党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两个德育课题研究任务,五年来,围绕这两个课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科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5年,介绍该校生态型德育工作经验的文章《关注学生发展 构建生态德育――让校园洒满七彩阳光》在《江苏教育》发表,并在全国素质教育会议上做书面交流后,被收入中央教科论文汇编。

将德育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育资源是该校开展德育科研的初衷和归宿。

生态型德育的构建需要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怎样使学生成为生态型德育中的主体?如东高级中学经过实践认识到,关键是教育者要善于尊重学生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的需求,用爱心去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与教师平等民主的互动过程中认识自我,体验成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实践。

怎样使教师成为生态型德育的主体?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从管理层面去看,认识到应建立健全确保教师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提供其在德育领域施展才华的平台,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运用现代教育观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激发学生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从教师的层面去看,应将自己作为一个积极主动和有创造潜能的自在个体进入生态型德育构建过程,在提升自我的实践中引领学生的精彩人生。

构建生态型德育,让如东高级中学的校园洒满了七彩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