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教学工作计划
1、更新教育观念,切实做到依法治教。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小学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学力基础为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以构建“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口,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研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努力实现教学思想的民主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严格教学常规,强化过程控制。狠抓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教学规范化意见的落实,确保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将执行教学规范化意见的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坚持教学“六认真”,做到“四精四必”,突出抓好备课和上课两个基本环节。课堂教学要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夯实基础,滚动提高”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法指导,扎实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辅导工作和特长生的培训工作。
3、认真学习课改纲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继续优化学科课程,充实选修课程,加强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形成初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加强综合实践课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开题及研究工作。下半学期,高一、高二年级进行研究性学习阶段性成果汇报展示。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与管理,逐步完善选修课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努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完成校本课程“如东滩涂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编写及出版工作。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绿岸文学社、史学社要进一步创造特色、发挥特长、提高品位,学科竞赛要在提高获奖层次上下工夫。三月下旬举办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第五届科技节。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教研组、备课组要以优化学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大纲,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以师生共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获知、启智、育德、养能”的主阵地。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学习机制,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学力基础。
抓实课堂教学主阵地,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随堂听课、评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二十节,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平均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新分配的教师做到听一课上一课。坚持人人都上“研究课”, 工作在三年内的教师上汇报课,各教研组推荐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师参加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组织的优秀课评比。五月中旬 以“新教材、新理念、新模式、新手段”为主题举行教学研究活动。
5、拓宽教育信息渠道,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做到人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教研组为骨干力量,积极开发和制作软件,充实教学课件、题库,创建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网站和学科网页,并尽快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教学网络,提高校园网的利用率,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以适应数字化校园教学与管理的需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交互式教学,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进一步提高电教人员的理论、操作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强电教设备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实验课开出率达到百分之百,提高电教课的开出率和图书流通率。
6、加强毕指工作研究,力争高考再创新辉煌。高三年级要制订详细的毕指工作计划,主要工作要逐周安排。在总结我校毕指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新高考模式的研究,认真分析本届毕业生的特点和毕指工作的薄弱环节,落实措施,巩固成果,争取2003年高考再创佳绩。
7、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认真开展我校承担的市、县级学科基地活动,努力提高活动质量,保证活动效果。继续办好与苴镇中学的联办班,加强与挂钩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的联系,在教学管理改革、学科资料、信息、教学研究等方面提供支持。
8、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进一步加强美育,认真上好艺术欣赏课。各学科要结合各自特点,挖掘、渗透美育内容,充分发挥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的作用。坚持每周一歌天天唱制度,五月份举办第二十五届“红五月”歌咏节。积极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和群众体育工作,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创编具有我校特色的韵律操,切实提高广播操的水平。重组宝威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排球队和田径运动队,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顽强意志,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定期举办心理卫生讲座,积极做好预防近视和常见病的工作。